新冠疫情下,慢性病患者居家管控病情16字策略

韩蕊

2020年03月18日09:02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尽管目前国内新冠病毒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防控依旧不能松懈;尽管目前大部分医院已经恢复了门诊就诊,但医院作为人员密集的场所,仍需尽量避免就诊次数。

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等需要长期服药、定期随访的患者而言,应如何自我管理控制呢?其实,即便没有这波疫情,慢性疾病也是三分治疗、七分管控,医生能做到的是告诉患者和家人如何与慢性病和谐共存,而在生活中与慢性疾病的长期和平共处,就需要慢性病患者了解并执行以下16字策略。

一、按时服药

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长期规律服药控制是关键,患者居家期间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且不可因为“忌讳”去医院,或者担心停诊,而停药或者减少用药次数和剂量。目前各医疗机构门诊已将慢病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处方开具时间放宽到1至3个月。各家医院均采取预约制度、严格消毒、测体温等措施,只要在就医过程中,遵循戴口罩、不扎堆,注意手卫生、勤消毒等策略,是不会因为就医配药而感染病毒的。但如果停服或者减服药物,所带来的慢病急发,甚至出现并发症,则会得不偿失。

二、定时监测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时监测血压、血糖变化。

(1)血压的检测应该是定时间(每天检测时间固定)、定体位(坐位/平卧位)、定部位(左上臂/右上臂)、定血压计。

血压控制的目标值:一般人群应控制在140/90mmhg;对于老年人,可以放松至150/90mmhg以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脑卒中的患者应尽量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控制良好:每日早晚各测一次,每周测一天;

控制不良/初诊/调整药物后:每日早晚各测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

(2)血糖监测时间表:

A 空腹血糖:禁食8小时以上的血糖值,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

B 餐前血糖:午餐、晚餐前的血糖;

C 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2小时后的血糖;

D 睡前血糖:准备入睡前的血糖。

E 凌晨3点血糖:主要为了及时发现夜间凌晨的低血糖。

血糖达标、病情稳定时,每周监测1~2天,至少选择餐前、餐后两次监测;

应用胰岛素患者:治疗开始阶段每天至少测4次,达标后每次打胰岛素前监测;

以下患者应加强监测的频率:

A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B 血糖控制不佳者;

C 初用胰岛素治疗,尤其是佩戴胰岛素泵的患者;

D 更换药物或者调整剂量后;

E 血糖控制不佳者;

F 容易发生低血糖者;

G 患有急性疾病、手术、外伤后;

H 外出旅游、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等;

I 孕妇。

三、合理膳食

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饮食总的原则是:低盐低脂,多蔬菜粗粮,适量蛋白质、水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原则为:低盐低脂忌糖,多蔬菜粗粮,适量蛋白质,部分水果;

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而言,应该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以减少肾脏负担。

(1)低盐:高钠饮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需低盐饮食,还应该减少“看不见”的盐摄入,如酱油、咸菜、腊肉等。

(2)低脂:尽量使用蒸煮炖的方法,烹饪油使用植物油,尤以橄榄油、茶油等为宜,减少肥肉、动物油摄入。

(3)蔬菜粗粮:均含较多的膳食纤维,每天使用400-500g新鲜蔬菜,多食用燕麦、玉米、高粱、荞麦、薯类、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

(4)适量蛋白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牛奶、鱼类、蛋清、精肉、豆类、坚果、谷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均应适量均衡进食,以补充必须的蛋白质。

其中,合并肾病患者需要进食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鸡蛋白、大豆蛋白(黄豆、黑豆、青豆)、奶制品,除大豆蛋白外的其他植物蛋白(如绿豆、红豆、谷类、坚果等),会加重肾脏负担,肾病患者应根据自己肾功能情况少吃,甚至不吃。

(5)水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理想时可以选择适量进食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如猕猴桃、柚子、草莓、蓝莓、小番茄等。

四、适度运动

居家隔离期间,也不能一直坐卧,需要适度适量运动,以保持体能、增强抵抗力。适度运动还可以有效消耗能量、降低血糖。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而言,应根据原来运动量的大小,选择运动方式,比较提倡的有太极拳、八段锦、做操、跳舞等。在疫情平稳的地区,居民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选择开阔通风人少的环境,不组织参加集体运动即可。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韩蕊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编:丁亦鑫、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