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抗癌路上 你我同心”。为推进落实防癌科普宣传,人民网科普中国特别推出全国肿瘤防治周系列报道,今天带大家了解的是一种发病隐匿、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及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胰腺癌。
据美国癌症协会显示,胰腺癌是唯一一种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接近1∶1的疾病。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把胰腺癌当成“癌中之王”。
胰腺癌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后5年内生存率仅为5%,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成明显上升趋势。
什么是造成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呢?近年研究显示,吸烟是公认的胰腺癌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肥胖、酗酒、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苯胺及苯类化合物接触史也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且约5%~10%的胰腺癌病人具有遗传背景。
面对如此“可怕”的恶性肿瘤,我们首先要知道其临床表现,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那么胰腺癌有哪些临床症状呢?
一、上腹疼痛、不适常为首发症状。这一般是由于早期肿块压迫胰管使其出现梗阻、扩张、扭曲及压力增高,因而出现上腹不适或隐痛、钝痛、胀痛。
二、出现黄疸。由于癌肿压迫或浸润胆总管,黄疸的出现会使病情进行性加重。除此之外,黄疸的出现的早晚和肿瘤的位置密切相关,癌肿距胆总管越近,黄疸出现越早。其症状为小便深黄,大便陶土色,伴皮肤瘙痒,久之或有出血倾向。
三、出现食欲缺乏、腹胀、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此时一般是癌肿侵及十二指肠,因而上消化道梗阻或消化道出血。
四、病人因饮食减少、消化不良、睡眠不足和癌肿消耗等造成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五、少数病人有轻度糖尿病表现,部分病人表现有抑郁、焦虑、个性狂躁等精神神经障碍,其中以抑郁最为常见。
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对于胰腺癌的治疗手段也愈加完善。对于可切除胰腺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常用外科手段。对于不可切除胰腺癌,可采用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本文由北京肿瘤医院副教授姜北海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