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行公筷公勺成为健康文明“新食尚”?

杨国威

2020年04月22日13:37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引发了全民对改变生活方式的反思。中国传统的围桌共食的用餐习惯,是否会因这场疫情而改变?分餐制,是否会破坏浓浓的餐桌情怀,让聚餐少了些许人情味?近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布使用公筷公勺倡议。“小餐桌”引领“大文明”,让公筷公勺成为健康文明的“接力棒”,我们该怎么做?

什么是公筷公勺和公叉勺?

公筷公勺是指两人以上同桌共餐者就餐时,为方便分餐而摆放的公用筷子、勺子的统称,专用于从公用餐饮器具中夹取菜肴放到个人使用的餐饮器具中。

公叉勺,既是勺子,也是叉子,兼具叉和勺的功能。设计独特的公叉勺刻有餐饮企业店标和健康宣传用语,是对公众开展健康知识传播的良好途径。

为什么要推行公筷公勺?

因为我们中国人吃饭聚餐大多数时候不是分餐制,而是共同分享一大盘菜肴。从健康、科学和环保的角度来看,使用公筷公勺取菜有诸多好处。

1、干净卫生、预防疾病。围桌共食的就餐方式增加了疾病在人群之间的传播风险。就餐者中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可随着围桌共食中来回“穿梭”着的筷子将疾病传播给其他共同就餐的健康人群。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最大好处就是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2、减少浪费、环保节约。使用公筷公勺,菜肴没有被各种唾液所污染,就餐者可以放心打包未吃完的剩菜。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环保节约的意识。

与家人朋友聚餐时该怎么做?

与家人朋友聚餐时,请一定不要忘记为每一道菜加公筷或公勺。无论是在饭店还是和家人用餐,都请使用公筷公勺。用餐人流较大的饭店,更应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倡导文明健康用餐。

如何在餐饮企业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和公叉勺?

餐饮经营服务单位要根据用餐人数、菜品数量配备相应的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一公勺,并通过打造“有宣传、有标识、有提醒、有消毒、有创新、有推广”的服务标准,主动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

有宣传,在就餐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宣传海报;

有标识,在餐桌上放置宣传桌牌或粘贴公筷公勺宣传贴纸,在餐桌上放置公筷公勺,样式、颜色、大小、标识明显有别于普通餐具,便于用消费者识别;

有提醒,统一要求餐饮服务人员(经营人员)提醒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

有消毒,对公筷公勺落实统一消毒要求,做到“一用一消”,严防交叉感染;

有创新,推广使用兼具叉和勺功能的公叉勺,在公筷公勺的标识或外形制作上创新设计,吸引消费者主动使用。

有推广,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等“互联网+”形式,结合抽奖、现金抵扣、发放优惠券、赠与小礼物等举措,引导消费者在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和公叉勺。

如何在居家生活中推进使用公筷公勺?

习惯成自然,每个人从一餐一饭做起,在日常生活、家庭聚餐中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将使用公筷公勺的理念深入至家庭,引导亲朋好友和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使用公筷公勺好习惯。

1、固定餐具,每个家庭成员有自己固定使用的碗、筷子、勺子、水杯,且在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2、实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

3、公筷公勺,家庭每个成员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筷公勺夹、盛食物。

4、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严禁用嘴尝孩子的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以及与孩子公用餐具等做法。

安全用餐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良好的餐饮习惯关乎公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启动使用公叉勺,大力推广使用公筷公勺,防范、减少交叉感染和食源性疾病传播,积极倡导健康卫生的用餐方式,人人参与、人人行动,让健康、安全、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社会风尚惠及每个家庭、每位市民。

受访专家:上海市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杨国威

(责编:董菁、李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