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病初愈很“虚”怎么调养?试试这3剂通用补方

许尤佳

2020年09月24日08:38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开学后,不少孩子一接触久违的校园集体生活,稍不注意就生病了,又恰逢季节交替,周末来看诊的孩子很多。快到长假了,想让孩子快点养好身体出去旅行的家长,往往显得很心急。孩子病初愈时,我常叮嘱家长,切记切记:给孩子的饮食仍要忌口,要清淡。但仍有家长看到“病刚好”的孩子疲乏无力、容易盗汗、胃口没恢复,嘴唇淡红发白……就觉得孩子身体虚,要想方设法给孩子补,尤其是家有老人的家庭。

最常见的是熬鸡汤、参汤,吃牛肉、鸡肉,说是要帮孩子补元气,却没考虑到孩子此时是不是真的“病愈”了?仍然虚弱的脾胃是否能承受?会不会虚不受补?我曾面诊过一个孩子,好不容易退烧,结果奶奶给吃了一大碗排骨面,外邪去而复返,第二天又起高烧来找我。

孩子病初愈,或将好未好时,到底该怎么吃怎么养,才能在清补的同时兼顾到脾胃呢?有什么合适的清补方吗?

中病即止

是防止病情反复的第一步

“中病即止”出自《伤寒杂病论》,在我看来是中医辨证论治范畴的核心观念之一。中病即止是针对实证而言,意思是经过中医辨证论治,药物起到了效果以后,就要调整用药的方向,或者用药的剂量、配伍。

病邪虽旺,但正气同样旺盛,用药后,只要邪气有退衰之势,正气往往能乘胜追击,把残余的邪气驱逐出体外。

而我们常说的“实证”,是指人本身的正气是足的,但邪气也比较盛,这样的状态说明属于实证。如果孩子本身抵抗力比较强,正邪之间激烈搏斗,孩子病时的反应可能反而会比较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医眼中,孩子一遇外感就发烧,一对证用药就见效,其实是体质比较好的表现。

遇到这种实证外感,孩子一旦有好转,就建议停止继续服药,以免药效伤正,反被邪气后来追上。过度用药的危害,用一句老话说就是:是药三分毒。如果不是遵医嘱需要长期调理的慢性疾病,用药千万别过量。孩子脏腑轻灵,随拨随应,用药讲究的是“轻、小、灵”。

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各汤方,总是指明“得下, 余勿服”,叮嘱病人一见效,就不要继续服药了。那接下来怎么养身体呢?《伤寒杂病论》告诉我们:“得快下利后, 糜粥自养。”喝粥是个好方法。

病愈初期:滋阴补虚

孩子虽然表现出病愈,但身体里的“战斗”远没结束。正邪战争后,虚弱受损的脾土就像一片焦土的战场。孩子的舌象、口唇颜色最能反映脾土的虚弱,病愈后孩子往往没什么血色,整体气色也很差。给病愈的孩子补虚,首先要从补脾胃之虚开始。首选健脾养胃方,其中内含太子参,能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健脾养胃方

材料:白术15g,山药10g,太子参5g,谷芽5g,陈皮1g。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2碗水,小火煎至1碗即可。或加适量瘦肉煲汤服用。

功效:健脾和胃。适用于病初愈或体弱易患病、面色差、胃口差等情况。

适用年龄:3岁以上消化好时、少量多次分服。每周2次。蚕豆病可服。

除了补虚,还要兼顾病时,尤其是高烧时的阴津耗损该怎么补回来。发烧过程中,孩子大量体液被蒸发,导致津液亏损。伤了津液,就会伤阴,从而影响阳气的生成。孩子病后很“虚”,想要补阳气,就要先滋养津液。常见的阴虚症状:晚上睡觉爱盗汗;大便不正常,便秘或便干量少;小便赤短;舌红苔少等。

补津液的方法就是在病愈后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可以少量、多次服用温开水、糖盐水,常饮稀粥。

小贴士:

孩子如果不愿喝白开水,也别猛喂强喂,提防水中毒。少量多次劝饮,或冲成糖盐水也可以。

如果连续高热四五天,持续高烧39℃以上,但退烧后孩子没有其它外感症状,却出现了伤阴的表现,就需要考虑用小儿复元方。

小儿复元方

材料:炒谷芽10g,炒麦芽8g,陈皮2g,乌梅5g,莲子5g,百合8g,麦冬10g。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5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也可煲瘦肉汤。分次服用。连续喝3天。

功效:生津滋阴,消积健脾。

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注意:只在宝宝高烧、久病后,有明显阴津亏损的情况下服用;不与三星汤共服。

喂养从少到多

抓住孩子脾胃恢复的时机

病愈初期,给孩子身体自我恢复的时间,一般最好预留2周左右。这段时间,孩子的饮食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过咸的、肥甘厚腻的、辛辣煎炸的、生冷的食物都不要吃。

很多家长找我咨询,说能明白如何忌口,但不知如何把握孩子吃进口的量,吃少了怕孩子没力气,吃多了又怕伤脾。这里和大家说一个普遍适用的经验法:病刚好的时候,可以按《伤寒杂病论》所说,给孩子喝糜粥。糜粥不同于米粥,是指炖得烂烂的、看不见米粒的粥。粥中五谷得天地精华,以养阳气;粥水入肾,能滋补阴津。

糜粥

材料:粳米50~100g。

做法:米洗淘干净,温水浸泡半小时;锅里加水烧开,放入米,顺时针搅拌15分钟,大火转中小火,维持微微沸腾状态,熬煮30~45分钟,粥水软烂成糜即可。趁热啜饮。

功效:滋补阴津,健脾养胃。

适用年龄:1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喝2天糜粥之后,孩子的精神会比之前好一些,就可以逐渐煮青菜粥,尝试粉、面等食物都是可以的,但前提也是尽量炖烂、炖软。

调养中后期,食物加得丰富一些了,但蔬菜、瘦肉等食材还是要切碎、煮软烂。

至于每餐吃多少量,每个孩子脾胃自我恢复期不一样,很难有一个具体定量,大致是七分饱为佳。

再告诉家长一个诀窍:孩子病愈初期,肠道黏膜也是有损伤的,往往容易失去胃口。孩子没胃口,证明身体机能还没恢复。这时可以试着喂1周左右的益生菌。孩子如果不肯吃东西,就不要逼着吃。当孩子开始喊饿,食欲明显逐渐变好,这才是胃气开始慢慢充盈的表现。中医看一个孩子病好与否,其实也要观察胃气的恢复。这个时候,试探性地增加一点食物的量和种类。如果第二天发现孩子没积食、精神好,又活蹦乱跳了,那么恭喜你,这病才算彻底好了。

以上我们讲的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孩子断病根,防止病情反复。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编: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