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時感覺很“糾結”?家長們應該注意這三點

2018年03月01日13:15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充滿了“糾結”:管得重了怕傷了孩子,管得輕了怕孩子不聽話﹔不陪孩子怕孩子孤單,陪得多了怕孩子不獨立﹔慣著孩子怕孩子不守規矩,給孩子定規矩又覺得孩子年齡還小,沒有必要太嚴苛。那麼,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呢?美國國家教育委員會顧問、生物學教授、腦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在其著作《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中給出了答案。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8年1月30日,在安徽省全椒縣襄水書法院展覽館,家長帶著孩子參觀兒童水墨畫展。(沈果/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1.善於鼓勵,避免責罵。約翰·梅迪納認為,大腦隻有在“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才會留出空間來考慮其它事情。家長在責罵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大腦會關注安全威脅的來源,也就是責罵本身,卻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家長責罵自己的原因上。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避免責罵孩子,而要善於利用鼓勵和表揚的方式引導孩子。

2.“不遠不近”,適度關注。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並耐心地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不過,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也要有限度,研究發現,如果給予孩子太多關注,反而會影響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別把孩子教成“媽寶” 養育孩子也得學會“斷舍離”》

3.賞罰分明,堅決執行。家長要為孩子制定一套清晰、明確的規則,並堅決執行。在孩子主動遵守規則的時候,家長要適時給予表揚﹔在孩子違反規則的時候,家長要堅決對其進行處罰,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也能讓孩子學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進而讓孩子更容易與別人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不能隻針對孩子,還要以身作則。舉例而言,約翰·梅迪納認為,良好的夫妻關系有利於讓孩子產生安全感,而惡劣的夫妻關系會給孩子的大腦帶來極大的情感壓力,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因此,父母要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如果無法避免吵架,則應該在吵架之后當著孩子的面和解,這樣能夠降低吵架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唐義誠)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文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供稿

(責編:趙鵬、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