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樂享健康>>智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骨科、眼科、血管外科專家教你如何健康“宅”

2020年02月24日08:28 | 來源:都市快報
小字號
原標題:骨科、眼科、血管外科專家教你如何健康“宅”

  濱江一小區,市民在跑步鍛煉。 記者 江玥 攝

  多數杭州人已經在家宅了一個月了!年輕群體們耐不住“肥宅”模式,開始居家健身,但部分鍛煉小白沒熱身就劇烈運動,結果發生了膝關節損傷﹔也有堅持“不動”模式的,有基礎心血管疾病的要當心了,長期久坐不動可能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有大伯因此進了ICU﹔還有過著“超長寒假”的孩子們,在線上課或在線摸魚,避不開的用眼過度導致眼干澀,常揉眼睛被家長誤以為多動症……

  各年齡人群如何健康“宅”?我們邀請了三位血管外科、骨科、眼科專家來教你。記者 章貝佳 通訊員 王意菁 陳曉華

  女生玩體感游戲扭到膝蓋 嚴重的話可能是半月板撕裂

  宅家模式中,有躺吃一天的,也有運動過量導致關節損傷的。

  許多玩膩了手游的上班族們現在轉而啟動健康的體感游戲模式,在家打拳擊、打網球、參加馬裡奧的奧運會……

  骨科專家提醒:在家運動要適量,現在就醫不方便,應盡量避免運動損傷。

  一位24歲的姑娘近日線上咨詢浙大二院:“我在家用switch跳舞把膝蓋扭了,腫起了一大塊,走路酸痛,腿伸也伸不直,我是不是骨折了?要不要馬上來醫院?”

  她發來了照片,右側的膝蓋已經腫成左邊的快兩倍大。

  經詢問,她沒熱身就連續跳了近一個小時,跳躍屈腿動作比較多,然后,扭傷了。

  “不要再嘗試伸直腿了,輕則關節扭傷,重則半月板撕裂,少走少動,不要長時間盤腿,膝蓋保持功能位(稍微彎曲些平放,約175°鈍角彎)。”

  浙大二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衛解釋,如果是門診,可以通過觸診、轉動確認有無扭傷,也可做核磁共振排查有無半月板撕裂,但目前杭州還處於疫情管控中,建議先在家休養觀察下,可用紅花油和噴霧劑緩解腫痛,不能再劇烈運動了。

  “一平米健身”也要科學適量

  尤其注意保護膝關節

  “這位女士有運動習慣,半月板撕裂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如果一直無法消腫,就還是得來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如果真的撕裂了得做微創修復手術。”

  王主任提醒,目前全民宅家中,很多人都開啟了“一平米健身”習慣,做自重訓練或體感游戲健身——習慣是好的,但一定要根據個人身體素質量力而行。

  “膝關節是常見的運動損傷關節,裡面有半月板,前后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關節結構復雜且重要,健身中應尤其避免膝關節高度屈曲、盤腿等膝關節高負荷動作。”

  如果已經發生了健身損傷狀況,可以居家觀察2-3天,看疼痛腫脹有無緩解。

  如觀察幾天后發現膝關節腫脹、疼痛加重,甚至伸直、彎曲均有困難,應當停止相關健身運動,及時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體格檢查和影像學評估。

  天氣放晴轉暖 要出門鍛煉的話

  記得熱身和循序漸進

  最近一周氣溫持續升高,很多在家憋久了的人忍不住要出門鍛煉了,有些只是小區裡慢跑放放風,也有登山愛好者已經准備工具去爬山了。

  但多數人已經長時間沒有運動了,而由於肌肉的耗能量比較高,在不運動的情況下,身體不需要那麼高的能量消耗,可能會有一定程度萎縮。

  “最近出門跑步或爬山的話,一定要記得運動前熱身和運動后拉伸,時長和速度都應循序漸進,不要過於勉強、劇烈或時間過長。”

  王衛主任提醒,跑步前的熱身一是活動開關節,二是拉伸肌群。“關節是最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因而各個關節都要活動到。”

  首先是膝關節,可以搖晃活動膝蓋﹔然后踝關節,腳尖點地搖晃腿部,再是髖關節,手扶髖轉動腰部,再是腕關節、頸椎等,都轉動潤滑下,最后做15個深蹲,就可以開始跑了。

  拉伸動作運動前運動后都建議做,可以緩解酸痛,讓線條更好看。

  “如果很久沒運動了,建議不要一下子就開始對抗運動或劇烈長跑,可以快走和跑步交叉進行,即使身體素質不錯,也建議循序漸進地恢復運動。”

  60多歲大伯每天隻走一兩百步

  靜脈血栓引起肺栓塞

  “最近半個月我們科接診了近十位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並沒有基礎性心血管疾病,就是因為近期動得太少了。”浙江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蔣勁鬆主任說。

  前日接診了一位60多歲的大伯,已經因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導致肺栓塞了。

  “下肢深靜脈血栓就是在深靜脈內形成血液斑塊,血栓可以由深靜脈脫落,經血液循環,導致肺栓塞,危及生命。”

  疫情期間,大家習慣長時間坐沙發躺床上看電視,容易導致血液淤積,形成血栓,這時候大部分病例表現為腳腫,然后起身做一些必需的活動如上廁所、吃飯時,肌肉一擠壓,血管裡的血栓就落到肺動脈裡去,這是很嚴重的並發症。

  這位大伯入院時腳腫、胸悶、呼吸困難,氧飽和度隻有百分之八十幾,比有些肺部感染患者還要嚴重,蔣主任立刻給他做了手術,在下腔靜脈加了網,防止血栓掉入肺裡,然后再把下肢的血栓取出。

  大伯術后還在ICU裡作進一步治療。

  據大伯的家人說,他腳腫的狀況已經持續三天了,整個春節因為不能外出,每天都坐在沙發上,日均步行不過一兩百步。

  50歲以上更多發 往往是急性發病

  心血管病患者更要當心

  “最近醫院接診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都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症狀是下肢腫脹、疼痛或者溫暖的感覺。”

  靜脈血栓栓塞症臨床發病率挺高的,在美國每年有超過90萬人患靜脈血栓栓塞症,是美國第三大心血管疾病。

  蔣主任提醒,下肢深靜脈血栓症往往是急性發病,有心血管疾病基礎的患者尤其好發,如下肢靜脈曲張、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但不是絕對的,臨床上也常見沒有任何心血管疾病基礎的患者。

  血管外科專家給疫情居家者的三個建議

  “久坐或久臥不動是血栓形成的明確病因。”蔣勁鬆主任提醒,血栓很危險,但可防,大家長期居家時一定要每天記得多喝水、多動動。

  多喝水能夠稀釋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發生的幾率。

  活動量每天都應該有,但老年人也不用很劇烈,定期每隔一個小時起來走走、做做操,幾分鐘就好,可以對血液流通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果是臥床或者是坐輪椅的老年人,無論是否疫情期間都建議每天做一下踝泵運動。省人民醫院康復科朱迪和金振華醫生專門制作了居家運動示范小視頻,內容步驟依次是橋式運動、踝泵運動和直腿抬高運動,大家可掃本版二維碼觀看。

  蔣勁鬆主任還提醒,若有了明顯的腳腫、下肢疼痛症狀,還是要到醫院來診治。

  超長寒假

  孩子們也有干眼症狀了

  家長不要以為是多動症

  “特殊疫情時期,最近門診患者並不多,除了青光眼、眼底病術后復查和眼外傷這樣的急症,普通眼科門診患者很少。”浙大二院眼科中心視光部主任倪海龍說。

  急重症不多,但超長假期帶來的用眼過度問題卻不少。線上咨詢中,許多人詢問如何緩解干眼症狀,其中還有不少是小孩子,表現為“眼睛干、疼,經常眨眼睛、揉眼睛”,有家長甚至問:“我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

  “干眼症原本是在中老年群體中更加多發的,因為它和年齡、淚腺分泌功能及糖尿病風濕病等一些全身器質性問題及用藥等相關,近年來門診中有干眼症狀的小孩子數量一直在上升,因為常揉眼睛,有些家長會誤判為結膜炎或多動症,其實不是。干眼者通常會出現眼燒灼感、異物感、痒等,會出現視力波動模糊感,一些人還伴有眼酸脹眼痛等。”

  倪主任說,這個被迫延長了寒假導致孩子們都得在家線上上課,電子閱讀時間及不正確的用眼姿勢都超過了往常,確實容易出現干眼症狀。

  “正常人每分鐘眨眼10-15次,看書時大約10次,但在看電子屏幕,尤其是打電腦游戲時一分鐘可能隻有4-6次,眼睛眨眼次數少了,淚液分泌少了,水分蒸發加快了,自然就干了。”

  在線上課的學生們

  遠程辦公的上班族們

  請養成這些用眼習慣

  “不過短期用眼過度引起的干眼症也只是一個短期症狀。”倪主任提醒,干眼其實是個綜合征,短暫性的干眼症狀是不會實質影響視力的,通過改變環境和用眼習慣就能有效改善——

  建議在學習工作時,開一下房間裡的主光源,房間裡的濕度也要注意,別太干﹔用眼時間遵循“20、20、20”口訣(閱讀、書寫、看手機及電腦等20分鐘后,要抬頭眺望6米外遠方至少20秒以上放鬆下)﹔此外還可以補充下維生素A,有助於干眼症。

  疫情當下,很多人不敢輕易去醫院看眼病。給大家提供一個簡單的自我判斷眼睛健康的方法:

  首先觀察,手按一下眼睛四周是否有壓痛,眼睛紅不紅,眼皮腫不腫,有沒有黃白色的分泌物及干痒等,如果以上都是否,再自測看遠看近是否都看得清晰,看得舒適持久,那基本可以確定有沒有器質性病變。

  普通眼部不適,家長可先通過改善孩子的生活習慣來解決。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李慧博、王燕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