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樂享健康>>智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疫情“大考”,有多少衛生陋習需要革除

2020年03月04日09:42 | 來源:中國婦女報
小字號
原標題:疫情“大考”,有多少衛生陋習需要革除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國家還是個人而言,都是一次沖擊。尤其是在衛生領域,無論是社會公共衛生治理的廣義層面,還是個人衛生管理的狹義層面,經此“大考”,可以知短板,曉不足。然后,必須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於頂層設計而言,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該堅持的堅持,該完善的完善,該建立的建立,該落實的落實,全面筑牢“制度之盾”。

具體到個人層面,則要摒棄不良衛生習慣,加快衛生安全意識升級——它既與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同時也是公民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

我國愛國衛生運動開展多年,成效顯著,人們的衛生理念和習慣發生了巨大改變,但一些弊病和陋習仍然存在。例如,人與野生動物缺乏邊界,某些綜藝節目甚至大打“溫情牌”,讓嘉賓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有些人在飲食上一味追求“新、奇、特”,公然販賣食用野生動物﹔打噴嚏不捂嘴、生病不戴口罩、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縱容寵物隨地大小便等衛生陋習屢禁不絕﹔垃圾分類的環保理念尚未人人遵循、蔚然成風……這些,就像一個個蟻穴,看似不起眼,卻可能威脅全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線的穩固。

疫情給每個人都敲響了警鐘:公共衛生事件面前,沒有一個公民能置身事外,也沒有一個人能獨善其身,隻有夯實個體責任,才能筑牢集體防線。我們不妨以此為契機,來一次徹底的“觀念大掃除”,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牢固樹立公共環境衛生意識,自覺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每個人都將衛生防護做好做到位,積極參與城鄉環境衛生大整治,杜絕不文明行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貢獻。

正如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劉玨所總結的,“縱觀人類發展的文明史,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人類與疾病抗爭的歷史。”在一次次的抗爭中,人類運用智慧贏取了勝利,但同時疾病也給人類上了有價值的一課:保護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珍愛生命、關愛社會、關心他人。人是社會的最小細胞,隻有每一個“我”都擔起責任,社會才會好,世界才會好。(莫蘭)

防止“病從口入”,請添加公筷公勺

“添加親情、減少傳染、幸福乘倍、祛除病菌!”近日,上海市文明辦推出的一組4張倡導使用公筷公勺的創意海報在朋友圈刷屏。與此同時,每位上海市民也收到一份倡議:就餐時,請一定不要忘記使用公筷或公勺。

婚宴、聚餐、應酬、家宴……圍桌共食、相互夾菜是中國人喜愛並推崇的飲食習慣,它能一下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一盤菜無數雙筷子夾來夾去,在推杯換盞間便給了各種細菌病毒大量傳播的機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多地發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而感染的病例。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醫師陳金軍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近距離飛沫傳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但是也無法排除病毒通過口水-餐具-食物-餐具傳播的可能性。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食源性疾病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發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類傳播途徑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由於飲食不當或共同餐具進食引起的食源性傳染病多達幾十種之多,常見的有甲型和戊型肝炎、細菌性痢疾、傷寒、手足口病、結核病、幽門螺杆菌等。

據國家疾控中心數據顯示,由於聚餐引起的傳染病事件在我國每年都有發生。一項調查顯示,家庭中如果有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起用餐的感染概率達42%,而分開用餐感染的概率隻有17%。慢性病尚且如此,對突發疫情的影響更是可想而之。公共衛生專家指出,就餐時不用公筷、拒絕分餐制已經成為國人餐桌上最大的健康陋習。

早在十多年前鐘南山院士就呼吁,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鐘南山院士再次強調了家庭用餐應使用公筷或實行分餐制。

然而,據國內某網站一項調查顯示,在餐館聚會時,60%的受訪者曾想過分餐,但最終未能實施。SARS之后曾經一度有所改進的飲食衛生習慣,隨著那場災難的結束也不了了之……

改進衛生習慣難,是因為人們頭腦中的傳統觀念和理念很難改變。社會學者沈杰表示:“改變傳統就餐習俗,實行分餐制,國人最難過的就是‘人情關’‘面子關’,因為‘一起吃飯’承載著中國人太多情感交流的需求,幾乎沒有什麼場景比家人或朋友圍坐在餐桌旁更有幸福感。但他同時表示,“一次次響起的疫情警報提醒我們,人情代價、面子代價再大也大不過健康的代價、生命的代價。”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大學教授吳悅認為,現在到了痛下決心改變衛生陋習的時候了。近日他向上海市政協提交社情民意,建議有關部門迅速制定餐飲業使用公筷的法律法規。無論國營、私營、飲食店、個體攤販,所有的餐飲場所必須強制實行公筷制(涵蓋公勺的使用)。

除上海外,目前,廣州、廣西、浙江、雲南,越來越多的省和地方都發出啟動“公筷”倡議。某媒體近日推出的關於吃飯使用公筷的微信調查顯示,92%以上的網友都表示贊成,上海100家餐廳也已做出承諾,稱將全面提供、倡導使用公筷、公勺。

我們期望,糾正衛生陋習,提倡公筷用餐,推廣分餐制,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真正成為全民共識,並具體落實到實實在在的行動中。(記者 彭芸)

衛生素養,是戰勝病毒的終極武器

近日鐘南山院士公開表示,有信心在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屆時,整個社會遲早會逐步回歸正常秩序,我們將以什麼樣的姿態迎接失而復得的生活?新冠肺炎疫情留給我們的也不應隻有慘痛的教訓,從中我們更應醒悟: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就是保衛我們的生命健康。

抗疫將是一場持久戰,不要做無知任性者

近日全國多地連續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零新增”,讓很多人大大鬆了一口氣,一些人終於按耐不住走出家門,不少地方都出現了很多人上街扎堆聚集的現象。上海某超市大排長龍,某些景區游客暴發式增長,先期復工的餐飲店人滿為患,有的烤串店一天狂賣6000串……這些現象引發了專家和社會的擔憂。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控專家李寶珍認為,現在還遠遠不到樂觀的時候。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及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院士2月19日接受央視專訪時提出,新冠肺炎病毒很有可能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對此我們要做好與之長期斗爭的准備。

從古至今,瘟疫如同幽靈,總是會時不時襲擊人類。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如何讓流感病毒不再流行》的科普演講中提到: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在生物界中進化的非常成功的病毒,而且它每年都會變。這意味著病毒一直存在,它們甚至會和人類一同進化,如影隨形。

因此,疫情防控並非一蹴而就,短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和好轉,並不意味著病毒已被戰勝。李寶珍呼吁大家應繼續加強防控意識,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距離,戴口罩、勤洗手、勤開窗通風等這些衛生習慣,每個人都應嚴格遵守。

以疫情為契機,倡導公眾養成良好衛生意識和健康習慣

每一次大范圍瘟疫的發生,都在考驗著人類社會的道德和文明水平。美國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在其著作《瘟疫與人》一書中提出,瘟疫固然可怕,但因為人類能夠團結、創造和反思,所以在摧毀后總能生出新的文明,人類文明也正是在與疾病的斗爭中逐步成長。

一場疫情,對提高公眾的衛生意識、健康素養也是一個很好契機。張文宏說,無論流感、SARS還是冠狀病毒,都是可以預防的。但醫生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健康還要靠自己。

讓“口罩文化”在中國盡早普及。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院士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向我們介紹了鄰國日本的“口罩文化”,引人深思。他提到日本民眾普遍有戴口罩的習慣,今天我感冒了,就要趕緊戴上口罩,不能傳染給別人﹔除了感冒,春天很多人也都會戴口罩,既防止吸入花粉,也避免自己過敏打噴嚏對別人不禮貌。

近年來受到霧霾影響,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冬天戴上口罩,但是從預防疾病的角度看,大家尚未形成戴口罩就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良好衛生意識。田偉院士從這次疫情提出反思,如果那些早期有症狀的人都早早戴起口罩,很可能不會形成這麼大規模感染。所以從現在起,全國應掀起一場持久的衛生革命,革除陋習,倡導養成公共衛生意識和個人衛生習慣,希望我們也能盡快成為有良好衛生意識的“口罩民族”。

勤洗手應成為生活中的常態。有權威機構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用香皂洗手可以將腹瀉致死率減半,急性呼吸道感染致死率減少三分之一。洗手成為切斷病毒傳播的最經濟方便的措施。

張文宏說,我們接觸的病毒大多數情況都在手上,我們的雙手每天要觸摸各種東西,病毒和細菌很容易通過手接觸實現傳播。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大量已知傳染病的傳染途徑都包括“接觸傳播”。我們普通人應該做到即使不會像醫護人員那樣每天採用“N步洗手法”,也要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衛生習慣。而不要等到疫情一結束,又放鬆了警惕一切照舊。

戒掉危險的“野味”。在1918年造成全球10億人感染的西班牙流感爆發90年后,美國科學家陶本伯格借助現代遺傳學分析手段,復原出了這個當年導致5000多萬人死亡的可怕病毒H1N1,並發現人類現今所有的流感病毒都來自於禽類。世衛組織預測H1N1病毒還會以季節性流感病毒的方式出現並繼續傳播。這並非危言聳聽。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僅2019年1月份,我國流感發病人數就超過60萬例,而病毒主要亞型就是甲型H1N1。

果子狸曾被認為是SARS傳播的中間宿主,廣東曾扑殺上萬隻果子狸和獾。而此次新冠肺炎又直指蝙蝠和穿山甲可能為病毒源頭和中間宿主之一,這讓人們再次意識到吃“野味”的風險。鐘南山、王經倫課題組在《我們是否吸取了SARS的教訓》一文中指出,果子狸並不是SARS病毒的“罪魁禍首”,它是人們不健康飲食方式的“受害者”。鐘南山說,從這幾十年來看,70%以上的急性傳染病都是從動物得來的。

吃野生動物,它所攜帶的病毒通過變異往往會傳染給人,因此這一陋習必須堅決革除。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並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國家層面已經出手了,我們更得牢牢管住自己的嘴,對“野味”堅決說不。

千百年來,人類在與各類疾病抗爭的過程中不斷發展進步,新冠肺炎不是第一個大流行疾病,更不會是最后一個,我們隻有養成良好的衛生意識和習慣,踐行健康生活方式,才能在與病毒的斗爭中不被擊敗,這才是戰勝疾病、保衛健康的最有力武器。(記者 王凱)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李慧博、王燕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