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表性膀胱腫瘤患者如何術后管理?醫生詳細指導
經過醫生耐心開導和講解,王老伯接受了短暫的腔內微創手術,術后短短兩天尿色變清,醫生通知可以出院了,原來談瘤色變的王老伯此時一臉鎮定,心想淺表性膀胱腫瘤經尿道內鏡下腫瘤切除術沒什麼可怕,可以和醫生說拜拜了。但病區主治醫師卻告訴王老伯后續仍需要灌注化療和隨訪復查,頓時王老伯心情又沉重起來。
惡性腫瘤的術后化療,大家耳熟能詳,但早期的淺表性膀胱腫瘤為什麼腔內手術后也需要化療呢?原來這個化療不是那個化療!膀胱腫瘤的生長浸潤深度是臨床分期主要依據之一,腫瘤僅僅侵及膀胱粘膜和粘膜下層,未侵犯膀胱肌肉層,就稱之為淺表性腫瘤,經尿道內鏡下切除腫瘤是目前最合適的一種手術方式。不過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統計顯示,淺表性膀胱腫瘤經尿道腔內手術后,術后兩年內的復發率可以達到60%~70%,且有一定概率病變會進展變得嚴重,這可能與術中僅能切除肉眼所見腫瘤,而一些粘附在膀胱粘膜的腫瘤細胞無法發現有關。因此術后局部膀胱內灌注化療顯得尤為重要,其可以顯著降低腫瘤術后復發率,而且局部灌注化療與全身化療不可同日而語,其全身反應小、間隔時間長、操作簡便快速,為廣大患者所接受。
根據術后病理,醫生對腫瘤分期重新評估后,決定膀胱內灌注藥物的類型、劑量、間隔時間和持續時間,前兩個月間隔時間會短一點,一般一周一次,后續間隔時間約在一個月一次,持續時間一般在一年左右。王老伯一定要記清楚這些灌注細節,不要搞錯或遺漏灌注時間。
為減少化療藥物對尿道粘膜的刺激,灌注時需要插導尿管,通過尿管將藥物注射到膀胱內。化療藥物灌注前需要排空尿液,使膀胱內達到最佳的藥物濃度,起到最好的效果。化療藥物灌注到膀胱后,最好是平躺且多翻身,使藥物全方位360度與膀胱每個點都親密接觸,以達到預防復發目的。但化療藥物並不是留在膀胱內時間越長越好,不同種類藥物留在膀胱內時間是不一樣的,否則會造成化學性膀胱炎,產生不良后果。藥物留置時間到后,需及時排空藥液,並多飲水排出遺留的藥液。
部分患者對膀胱內灌注化療藥物會出現副作用,如發生尿頻、尿急、尿痛等不適,甚至出現肉眼血尿,醫生會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給予藥物治療、換藥灌注或暫停沖洗。總之王老伯不用過多擔心,做好自我化療管理就能順利完成整個灌注療程。
淺表性膀胱腫瘤術后復發概率高,術后做好隨訪管理,定期到主管醫師處隨訪是必要的。膀胱內灌注化療期間,定期隨訪使醫生動態掌握王老伯灌注化療過程中出現的副作用,及時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每三個月一次膀胱鏡檢查是必須的,其對膀胱的檢查是最直觀的,通過電視影像系統,肉眼實時觀察膀胱內部全貌,捕捉到可疑病變,一有風吹草動及時扼殺。堅持兩年后,間隔時間可以延長到每6~12個月一次。但王老伯怕痛不敢查,於是醫生為他量身定制了無痛膀胱鏡,在沒有開展無痛膀胱鏡條件的醫療機構,在尿道內注入丁卡因等局部浸潤麻醉藥物,可以最大程度起到減輕疼痛效果。每6~12個月一次胸部、腹部、盆腔的影像學檢查是需要的,及時發現膀胱周邊組織、淋巴結甚至遠處臟器有無腫瘤轉移病灶,掌握治療主動權。
王老伯聽聞主治醫師詳細介紹后,心情平復了許多,術后自我化療管理和隨訪管理是兩大法寶,堅持五年無復發,此次淺表性膀胱腫瘤就徹底治愈了!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盛旭俊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