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的皮膚“壓力”!壓瘡、褥瘡也會造成嚴重后果
總有患者家屬問:“醫生,前陣子我發現母親臀部皮膚有塊紅紅的,沒太在意,這幾天發現這塊皮膚變紫像爛了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啊?” 醫生:“您母親長期坐輪椅、躺床上嗎?”答:“是的。”醫生:“您母親這是壓瘡,長期臥床,平時護理、營養不到位很容易得這個病的!“答: “醫生,我也不太懂這些……”
是的,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容易忽視的來自皮膚的“壓力”。
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位於體表最外層,起屏障作用。當皮膚軟組織長時間承受“壓力”,容易導致局部皮膚的破潰、壞死,醫學上稱為壓力性損傷(Pressure Injury,PI),也就說我們常說的“壓瘡、褥瘡”。千萬不要小覷這份“壓力”,它可是會危及生命的一種疾病,PI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皮膚組織長時間受壓,好發於活動障礙導致長期臥床、截癱的患者,在臀部、足跟、足外踝等骨性突起的部位高發。病灶可能是完整的皮膚或開放性傷口,也可能伴隨有疼痛感(癱瘓患者無痛覺除外)。臨床上將PI分為四期:1期:皮膚完整,可有壓之不變白的紅斑,皮溫增高或降低﹔2期:皮膚破損,伴表皮或部分真皮缺損,不會看到脂肪或腐肉﹔3期:皮膚全層破損,創面有腐肉﹔4期:皮膚破損深可見骨、肌肉﹔以及不可分期壓瘡和可疑深部組織損傷期壓瘡 。
PI重在預防。翻身是預防壓瘡最經濟有效的方法,1~2 小時翻身一次,翻身時要輕柔,避免拖、拉、推等動作,防皮膚擦傷﹔腰部、臀等部位墊靠枕,改變著力點﹔營養不良是僅次於壓力的第二大因素,日常生活中就應該注意熱量、蛋白、維生素的攝入﹔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及時清理大小便、分泌物,使用尿不濕者及時更換﹔已發紅的部位禁止按摩、熱敷。
患者生活中如出現皮膚持續性發紅、皮膚破損等症狀請及時就醫,PI病情復雜,不單單是皮膚局部的病變,還涉及年齡、全身營養、基礎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目前臨床治療主要是通過有效的特定功能性輔料換藥、水刀手術清創、負壓傷口敷料,自體皮移植,皮瓣或肌皮瓣修復等。同時加強患者的營養支持、基礎疾病的治療、專業人員護理必不可少。PI不是小問題,合並有PI的老年人比未合並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4倍,小“壓力”也會帶來大問題,傷口雖小但可深達骨質,經久不愈,不但給病人帶來極大痛苦,同時也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需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早期預防、及早干預,能夠極大程度地降低PI發病率,降低該病和相關並發症的死亡率。治愈后也要時刻注意防止復發,而不是一勞永逸。
本文由上海電力醫院燒傷整形外科主任醫師朱維平、汪妍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