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樂享健康

夏季必須收藏的祛濕方!這樣泡腳孩子少生病

許尤佳
2021年05月06日09:39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中醫認為,十病九濕,在濕邪肆虐的夏季,濕邪每時每刻都在通過人體的毛孔入侵人體致病。孩子很多常見的問題如積食、厭食、濕疹、過敏等,大多都和濕邪有直接的關系。

家長要及時地幫孩子祛濕:一方面在家要多開抽濕器,降低居室內的濕度防外濕﹔另一方面,每天堅持觀察孩子的消化,少吃或者不吃容易生濕的食物,抓准時機用健脾的食療方防內濕。

除了這兩方面的工作,家長還能用泡腳外治法,給孩子用祛濕的泡腳方泡泡腳,讓皮膚毛孔吸收藥物,微微發汗,濕隨汗出,達到祛濕效果。

孩子體內有濕,可以發汗祛濕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氣具有粘膩、濡潤的特點,悄無聲息地侵犯人體,潛伏在體內,在人體抵抗力低下的時候連同其他病邪發病。

大人和孩子體內的濕氣有所不同。大人濕氣重是由於生活環境,如長期在南方地區(尤其是嶺南地區)工作、生活,被外濕侵犯。此外,加上大人日積月累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飲食口味重、過度進食肥甘厚膩,形成了“內濕”,嚴重者積聚成“痰飲”,導致痰濕體質。這時濕氣不僅在上焦,甚至還在中焦、下焦。濕氣一旦到了下焦,就非常難祛除。

而孩子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胃功能本就虛弱,水濕運化能力比較差,因此對外濕更為敏感。一旦感受濕邪,很容易就會在身體各個方面體現:如水濕內停郁於皮毛腠理之間,表現出來就是濕疹等皮膚問題﹔如濕邪困脾,水谷精微無法被運化吸收,表現出來就是積食。

如果孩子並沒有明顯的痰濕質(如虛胖、齒痕舌等),體內濕困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運動、泡腳等透汗的方法,讓濕氣通過皮膚腠理排出體外。家長不需要一上來就給孩子吃很多的祛濕湯,過度地使用薏米、木棉花、土茯苓等祛濕食材,會損傷孩子的脾陽。

家長隻需要控制好孩子的消化、健運脾胃,加固力度溫和的祛濕方,配合運動、泡腳就能很好地顧護好孩子。

千年古方溫膽湯,能健脾、祛濕

祛濕的泡腳方,我推薦溫膽湯。溫膽湯最初由南北朝醫師姚僧坦所創,我根據孩子的體質特點進行了加減化裁,做成“小兒溫膽湯”,材料包括茯苓、陳皮、法半夏、竹茹、枳實、炙甘草。陳皮、竹茹、枳實、法半夏能化痰。化開痰液后,又用茯苓健脾祛濕,炙甘草健脾益氣。這樣一來,沒有了痰濕困住中焦,健脾、祛濕的功效都能事半功倍。

小兒溫膽湯(外用)

材料:茯苓30克,陳皮6克,法半夏6克,竹茹6克,枳實6克,炙甘草6克。

做法:1、材料下鍋,加約2碗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煎30分鐘。2、濾渣后藥汁分2份,每晚兌溫水泡腳。

功效:理氣化痰,和胃利膽。

宜忌:3歲以上孩子對証外用。蠶豆病可用。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出現濕氣重的症狀,如舌苔水滑、白膩苔或黃膩苔、大便稀爛、挂壁,黏在廁所上很難沖下去等,可以給孩子連續用2~3天,濕熱或寒濕的情況下都可用。日常保健的話,一周1次。2~5歲泡5∼10分鐘﹔5歲以上可以泡10∼15分鐘。

祛濕不能忽略健脾,脾胃健運濕氣除

最后,想提醒家長的是,孩子體內濕氣重的根源在於脾虛。隻要顧護好脾胃,脾胃健運,水濕就能正常排泄到體外,如果脾胃能力弱,無論怎麼祛濕都只是暫時的事,濕氣很快又會困重起來。

我一直強調,祛濕一定要配合健脾,家長每天要堅持“10秒判消化”,觀察孩子的舌苔、睡眠、大便、口氣是不是正常,如果有1項以上不正常,証明孩子積食了,要控制飲食,及時地消食導滯,吃三星湯加素食,2~3天。消化好、無病痛時,可以給孩子用健夏方,每周1次。能同時兼顧健脾,燥濕,消積,此外還能預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暑天感冒。

小兒健夏方

材料:炒白扁豆15克,土茯苓10∼12克,木棉花10克,麥冬8克,蓮子8克,陳皮2克,豬瘦肉適量。

做法:

1. 蓮子去心,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約800毫升﹔

2. 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煲,煮至剩下約100毫升,晾溫飲用。

對症者連服3天效果更佳。

功效:全方以健脾、燥濕、消滯為主,配合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麥冬,補脾止瀉、益腎養心的蓮子,以及滋陰補血、補氣潤肺的豬瘦肉,燥濕而不傷陰,消滯而不傷正,特別適合孩子夏天養生服用。

宜忌:

◆ 適用於體虛易病、胃強脾弱、口舌長瘡、口氣大等症狀。

◆ 本方含蓮子,不宜與牛奶同食。

◆ 2 歲以上辨証服用。

◆ 蠶豆病可以用。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董菁、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