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樂享健康

越野賽變“奪命跑” 專家解讀意外性低體溫危害有多大

崔元苑
2021年05月25日08:37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據新華社報道,5月23日12時許,甘肅白銀市景泰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鬆百公裡越野賽公共安全事件前方應急指揮部宣告搜救行動結束,最終確認遇難參賽者21人,其中不乏一些國內優秀運動員。

據了解,馬拉鬆百公裡越野賽於5月22日9時開始,當天13時左右,在高海拔賽段20公裡至31公裡處,受突變極端天氣影響,局地出現冰雹、凍雨、大風災害性天氣,氣溫驟降。不少參賽人員出現身體不適、失溫等情況,部分參賽人員失聯。比賽當即停止,當地立即組織多方力量搜救失聯人員。

172人參賽,21人遇難。這場超10%參賽人員遇難的“奪命”越野賽,失溫成了一個關鍵詞,隨即引發高度關注。那麼,什麼是失溫?失溫為什麼能要命?發生這種情況后如何科學急救?在運動中如何避免此類症狀的發生?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急診科主任馬青變圍繞這些問題第一時間進行了解答。

一、 失溫是什麼?

醫學上指意外性低體溫,即體溫低於35℃

“其實醫學上是指意外性低體溫,因為這是在意外情況發生的體溫不自覺降低。”馬青變解釋,人體正常體溫在36.3℃-37.3℃,有的人會因為特殊情況,體溫稍微低一些,但不會低於35℃。如果體溫低於35℃,可能就存在一些意外情況,比如在水裡面浸泡、溺水、在寒冷環境下,發生了意外性的低體溫。體溫在32℃-35℃的時候,人體可能會出現起雞皮疙瘩、想上廁所、哆嗦、打寒戰等反應,這些反應會讓產熱增加,促使體溫回升。

“但是,如果體溫低到28℃-32℃時,人就可能會出現一些意識的改變,寒戰的反應會減少,那就很危險了。如果體溫小於28℃時,就是重度低體溫,人就可能會昏迷甚至心臟停跳。”馬青變說。

“目前查詢國際上的文獻報道,意外低體溫發生率可能在十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五之間。死亡風險也比較高,約在2%左右。目前國內還沒有相關的數據。”馬青變稱。

二、 低體溫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影響?

影響全身多個器官系統,包括心腦血管等重要臟器,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馬青變介紹,在輕度低體溫(核心溫度32℃-35℃)時,人體會有反饋機制,比如會打寒戰、哆嗦、起雞皮疙瘩、皮膚血管收縮、心率加快,這些反應會促進機體代謝率加快,產熱增加,促使體溫回升。

在中度低體溫(核心溫度28℃-32℃)時,超出了人體可以自我調節的范圍,寒戰也會消失,產熱變少,心率減慢,血壓降低,人的意識就會出現問題,反應慢或者嗜睡,這種情況特別危險。

在重度低體溫(核心溫度<28℃)時,就可能會出現心室顫動、心搏停止、昏迷、各種身體反射消失,再往下會出現凝血功能障礙、腸功能障礙等更嚴重的情況。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救治,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低體溫最關鍵最核心的就是對人體心腦血管系統的影響,會危及生命。”馬青變指出。

三、 這次遇難參賽者的低體溫是如何發生的?

超長時間、超耐力、脫水、低能量的狀態與冷環境疊加所致

聯系此次事件發生的季節、氣候,結合媒體披露的具體細節,馬青變分析認為,參賽者可能當時已處在一個超長時間、超耐力的、脫水的狀態,體內能量已不足,整個皮膚暴露在冷風冷雨下,加速了體內熱量的流失。另外考慮到海拔因素,如果平常不在高原生活,參賽者也可能會缺氧。還有,如果參賽者腳部和腿部有受傷的情況,一旦不能走,身體產熱就沒那麼好了,再遇到冷風、降水,身體脫水、能量不夠,都會加速體溫降低。

四、 哪些運動出現低體溫的風險較大?

雪上運動、爬山、越野跑、攀登等運動存在較大風險

“雪上運動出現低體溫的情況可能會比較多見。”馬青變指出,在滑雪中摔倒受傷,接觸冷環境,特別是在高級滑道上,受傷后無人知曉,時間一長,加上保暖措施不夠,就會很危險。

“此外,長時間超耐力的戶外運動,比如爬山、越野跑、山地騎車、攀登還有劃船落水等情況也都有較大風險。”馬青變提醒。

五、 出現低體溫后如何正確救治?

盡早保暖,不要大范圍揉搓皮膚,可以喝熱飲或者吃糖塊,尋求隊友的協助

從個體方面,馬青變認為,首先,自己對低體溫要有足夠認知,比如感覺特別冷的時候,進行運動量特別大的、失液失水失能量的活動,應該盡早做好保暖,這很關鍵。一旦發生低體溫的情況后,千萬不要大范圍揉搓皮膚,因為皮膚毛細血管會擴張,加速體溫下降。如果帶了備用衣服,要趕緊裹住身體或者先用毛巾把身上的水擦一擦,再換掉濕衣服,這很重要。如果能輕微走動更好,可以促進體溫回升。

如果有隊友在場,可以讓傷員喝熱水、熱飲、熱糖水或者吃糖塊,幫忙處理外傷。在援助時要注意,如果傷員神志不清或者動不了,挪動傷員身體時要盡量輕一點。因為在低體溫下,一旦動作較大,可能會影響傷員的心臟,甚至引發心律失常。

“如果出現昏迷、麻痺、心臟停跳等嚴重情況,應立即送醫院救治。”馬青變強調,送醫院之前,現場要對傷員進行心肺復蘇。需要指出的是,與搶救正常體溫病人心臟停跳的情況不同,醫生對低體溫患者搶救時間會更長,患者體溫慢慢回升后,在綜合治療下,還是有可能心臟復跳的。

六、 如何避免和預防低體溫?

戶外運動前做好防冷保溫准備﹔日常生活中,獨居老人、飲酒過量者等人群也要注意

在戶外運動中,馬青變建議,出發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了解自己的運動極限,有必要的情況下,參加此類運動前可以考慮進行體檢,全面評估自己的身體情況。隨身要帶一些防冷保溫的物品,學會處理一些輕外傷,准備足夠的能量補給來源。

馬青變指出,6小時、12小時以上的戶外超耐力運動是有高風險的,尤其是在運動中出現外傷或者年齡大、有基礎疾病的人群更要特別注意。

“當然,低體溫不光發生在戶外運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馬青變說,比如獨居老人在家中突然暈倒或者飲酒過量者睡在馬路邊,都容易發生低體溫。

專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急診科主任馬青變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劉子若、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