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調理脾胃越吃體質越差?要辨証用食療
問:
坐標廣東東莞,我寶男孩,3歲2個月,高96cm,體重24.8斤,膚偏黃瘦小,大便一般1天一次,偶爾2-3天一次,大便干硬,經常大便后搽的紙巾帶血。本身也很容易積食,所以我平時也很注意他的消化,2歲半以前雖然也是瘦小,但是基本不生病,后來開始上早教了,經常生病,感冒咳嗽發燒輪著來,還得過疱疹性咽喉炎。
去年冬天因為保濕不到位,兩個小腿上第一次長了濕疹,后來醫生開了強效激素藥膏,搽了3天,好了很多,我就自己去買了弱效藥膏搽,好了以后就堅持保濕,聽說長過濕疹的寶寶很容易反復。最近半個月腳底腳背長紅斑濕疹,看上去像蚊子咬的,摸起來有點硬(面積很小,隻有雙腳掌長),白天不痒,晚上睡覺才說痒,反反復復,好了一兩天又開始長,搽了地奈德。勤換床上用品還買了除螨儀也沒什麼效果。
幾乎每周喝一次糖水,腐竹雞蛋糖水、雪耳蓮子糖水、清補涼糖水等。他消化好無病痛時,我會燉太子參瘦肉湯或白術淮山瘦肉湯給他喝,也喝過七味白術散﹔但最近經常咳嗽感冒,還沒斷尾,沒給他喝健脾的湯水!近半年沒長過體重!
平時煲去濕的湯水,一般是白扁豆水,赤小豆薏米水,土茯苓瘦肉湯,請問孩子能一周喝一次這些嗎?還有更好的推薦嗎?孩子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調理?
答:
我經常強調,小兒脾常虛,肺常不足,若家長后天顧護不當,在衣食住行情志醫療六大方面沒有做到位,尤其是長期不恰當的喂養方式,都會成為孩子致病的原因。長期以往,形成惡性循環。
飲食損傷脾胃,脾虛則難以運化水谷精微,哪怕孩子是正常飲食也會出現容易積食。脾虛者肝亢,肝亢則化風,孩子就會出現皮膚瘙痒、濕疹等問題。脾土生肺金,孩子脾胃虛弱,母病及子,肺衛功能不足,因此會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情況。
我先來總結一下案例中的這個孩子的主要問題:
● 主要問題:濕疹、反復呼吸道感染。
● 頭身:形體偏瘦,面色淡黃,下肢散在淡紅色斑丘疹。
● 飲食:胃口還可以,易積食。
● 二便:大便干硬,1~3天1次,時有便血。
● 舌象:舌質淡紅,苔白。
● 其他情況:經常喝糖水、瘦肉湯。
從家長提供的信息來看,孩子總體的生長發育還是不錯的。根據家長所說,孩子2歲半以前基本不生病,說明孩子並非先天不足,為什麼上早教后就經常生病了呢?我們要找到關鍵原因,有針對性的處理:
第一,早教為集體托幼生活,兒童聚集,小兒脾常不足,肺常虛,抵抗力較弱,難免出現交叉感染﹔
第二,孩子初次參加集體生活,對父母的依賴還很強,一定程度上會存在分離焦慮,孩子心理存在落差,情緒受損,容易傷及脾胃,出現情志致病﹔
第三,孩子病愈后沒有系統地調補,病邪與寒涼藥物攻伐過度,讓孩子脾肺受損,都會容易導致病症反復﹔
第四,孩子年齡較小,口渴時、飢餓時、汗出后衣服濕潤時均不會很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調護也會有一定影響。
總的來說,孩子反復出現呼吸道感染與上面四點有關系,而目前孩子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脾肺皆虛。
● 反復積食、大便干燥都是脾虛所致
我們首先要了解脾胃的生理功能:胃為陽臟,脾為陰臟,胃主受納,胃降則和,脾主運化,脾升則健﹔脾為濕土,喜燥而惡濕,過濕則脾困濕阻﹔胃為燥土,喜潤而惡燥,過燥則化熱傷陰,脾和胃同居中焦,是對立的統一。
案例中的這個孩子脾胃虛弱,胃弱則無法受納,脾弱則無法運化,吃進去的水谷精微會停滯在腸胃,導致積食。積滯內停,沒有及時地消導,化熱化火,耗傷大腸津液,腸道欠缺津液的濡潤,導致糟粕內停,出現大便干硬的情況。加上孩子一上早托班,心理上不習慣新的環境,情志受損,肝氣郁結,氣機壅滯,導致腑失通利,加重大便干硬的情況。
根據家長描述,雖然孩子上早教之前病痛比較少,但整體還是黃黃瘦瘦的,這也是脾虛明顯的標志,需要系統地調理。
● 不科學的飲食習慣,加重脾虛的症狀
根據家長所述,孩子經常進食糖水。雖然甘屬土,入脾,能緩、能和、能補,適當給孩子吃點甘味食物能補脾,但吃糖水的前提是孩子的消化情況要好。糖水為甜膩食物,水為陰,脾又喜潤惡燥,在不恰當的狀態下進食糖水容易讓脾胃受累,脾弱則不健運、脾弱則不升清,會加重孩子脾虛的症狀。
脾主肌肉,脾弱則不能為胃行氣津液,津液不能得到輸布,無法營養全身﹔飲食不能被運化吸收,氣血生化無源,孩子就會形體偏瘦。脾色黃,脾虛則黃色顯露,所以孩子膚色就會黃黃的。
脾為濕土,脾主肌肉,脾虛則濕困,濕蘊則化熱,濕熱郁於皮毛,表現出來就是濕疹。孩子脾虛濕困,濕性纏綿,因而病程反復,濕疹反復發作。
總的來說,這個孩子的問題都是一脈相承的,根本原因在於脾胃。這個孩子脾肺本弱,加上飲食損傷脾胃,積滯內停,脾虛濕困,土不生金,肺衛不足,因此會反復積食、反復感冒發燒,濕疹綿延難愈。
調理脾胃要辨証用食療,否則適得其反
1、堅持“10秒法”,用新三星湯消積更理想
家長首先要學會根據孩子的消化狀態來調整孩子每天的飲食內涵。每天要堅持“10秒判消化”,觀察孩子的舌苔、口氣、睡眠、大便,這是很關鍵的一步,家長要堅持。如果有1個方面或以上不正常,表示孩子積食了,需要及時地消食導滯。
由於案例中的孩子有大便干硬的問題,因此建議選擇新三星湯消積、潤腸、通便,效果會更好。用新三星湯期間要注意減少1/3的進食量,盡量素食,可以適當給孩子吃點潤腸的粥方,如紫薯粥等。
2、辨証施食,切勿自行食療
我經常強調,食療要辨証服用,也不建議給孩子用過多的食療方。臨床上,很多家長每天都會給孩子吃食療方,實際上是沒有必要的。孩子的消化好,脾胃的累贅就會變少,脾胃不受累,很多營養都能從正常的主食和輔食中獲取。案例中這個家長給孩子安排很多食療的做法,是不恰當的,一定要先辨証。
比如說,雖然甘入脾,適當的甜食能補脾,但對於脾胃狀態不好、容易積食的孩子而言,甜食容易生濕、生熱,頻繁地給孩子進食糖水,讓濕熱的情況更為嚴重,所以孩子會經常感冒、發燒,濕疹也遷延難愈。
此外,案例中的這個孩子有大便干硬、便秘的問題,白扁豆、山藥都是不對証的食藥材,甚至會適得其反。白扁豆具有收澀、祛濕的功效,山藥具有止瀉的功效,有大便干硬、便秘問題的孩子用了山藥與白扁豆會加重便秘的情況。
3、要科學、合理地安排食療方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體質與具體症狀辨証施食,按照孩子目前的情況,應該暫停安排糖水等甜食,按照以下的思路安排食療方。
當孩子積食時,用新三星湯消積食,配合素食,連續2~3天﹔當孩子體內明顯有濕,如舌苔厚膩、舌面有水汽、濕疹等,可以用茵苓祛濕湯,連續2~3天﹔當孩子消化好、無病痛時,要積極健脾,可以用用理脾補肺方,一周1~2次。家長要注意,一天隻用一種食療方,選擇孩子最主要的症狀辨証使用。
茵苓祛濕湯:綿茵陳10克,土茯苓12克,豬骨頭適量。
理脾補肺方:布渣葉12 ∼ 15克,土茯苓12克,陳皮2克,佛手5克,五指毛桃12克,芒果核12克,麥冬8克,甘草3克。
讓濕疹斷根,最重要是調理脾胃
濕疹是孩子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疾病,一般在嬰幼兒階段最多見,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水疱、糜爛、滲出伴劇烈瘙痒等特征,容易反復發作,主要發生於頭面部,可延及軀干四肢。臨床上,我面診過不少濕疹的孩子,都是遷延難愈的,想要把濕疹調理好,減少復發,要從脾胃入手,內外兼治。
1、控制消化,及時祛濕
孩子的濕疹與濕有關,而積食往往就是導致體內水濕內停的第一環。絕大多數濕疹反復的孩子,都是由於飲食不節、積食入裡化濕導致的。所以讓濕疹斷根,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控制消化,減少積食,發現孩子有積食要及時地消食導滯。如果孩子出現體內有濕的症狀,要及時地用食療方祛濕(如茵苓祛濕湯),飲食上可適當加入茯苓、薏苡仁、赤小豆、五指毛桃、陳皮、綠豆等祛濕的食藥材。
2、使用激素藥膏要謹慎
家長要注意,長期使用激素藥膏會致使孩子內分泌失調,影響生長發育,濫用激素還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因此,對於激素藥膏的使用,家長一定要謹慎。
在孩子濕疹急性發作期,瘙痒嚴重的情況下,為了快速控制症狀,及時止痒,可以使用激素類藥膏,但一定要遵醫囑,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要擅自給孩子服用,也不要擅自停用。
如果孩子濕疹急性發作期,但症狀不嚴重,濕疹面積不大的情況下,我會推薦簡單、溫和、無刺激性的爐甘石洗劑幫孩子外涂,每天5~6次。
而很多家長都忽略了一點,濕疹關鍵是保濕,用爐甘石洗劑外涂止痒后,如果孩子皮膚有創面需要修復可以用氧化鋅油,日常護理可以用維生素E軟膏保養。
3、濕疹孩子要做好日常護理
孩子起濕疹時,家長要做好日常護理,要避免刺激到孩子的皮膚,室內保持適宜的溫度,避免室溫過高加重孩子的瘙痒感。平時選擇寬鬆的衣物,避免穿化纖織物等對皮膚有刺激的衣物。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