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樂享健康

還不知道這碗經典食療方?孩子安度秋天就靠它

陳喆
2021年09月03日07:59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現在已是秋天,雖然廣東等南部沿海地區還未有秋意,但北方地區早晚的溫度已降至20度左右,天氣也變得有幾分干燥,秋意漸濃。

到了秋天,很多家長就會想到用我的一個經驗方——小兒安秋方為孩子調養。但又不知道該怎麼給孩子用才是最好。南方的一些城市依舊悶熱潮濕,現在適合給孩子用小兒安秋方嗎?所以今天就來講講:小兒安秋方的功效和作用﹔什麼時候可以服用小兒安秋方?服用時需要注意什麼?

應季食療方:小兒安秋方

是如何讓孩子安秋的?

小兒安秋方是我臨床多年總結出來的一個秋季應季保健食療方,組成如下:

許尤佳育兒堂·食療方-小兒安秋方

材料:炒谷芽10g,炒麥芽8g,陳皮2g,烏梅5g,去芯蓮子5g,百合8g,瘦肉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煲40分鐘~1小時即可。每周1~2次。

功效:消食健胃,理氣潤燥。

適用年齡:3歲以上消化好、不生病時對証、少量多次分服﹔2~3歲酌量,隻喝湯不吃渣。蠶豆病可服。

炒谷芽: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開胃、和中消食的功效。

炒麥芽: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的功效。

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烏梅:味酸、澀,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的功效。

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具有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的功效。

百合:味甘,性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豬肉:味甘咸、性平﹔歸脾、胃、腎經﹔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由上可見,小兒安秋方中所用的藥材都是比較常見且溫和的。

小兒安秋方既然是適用於秋季的食療方,自然也是符合秋季保健的重點的。而秋季調養孩子,需要注意什麼?

① 潤肺:

秋主肺,秋日肺金當令,肺氣旺盛。而肺是“嬌臟”,喜潤惡燥,不耐寒熱,容易被外邪入侵,尤其是在秋季,更容易被燥邪所傷。

② 養肝:

肺金克肝木,秋天肺氣太盛,容易傷肝。肝氣受損,就會直接影響到脾,導致脾土郁滯。

③ 健脾:

秋天肺氣盛,脾與肺的關系最為密切。另外,脾乃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因此一年四季都要健脾。

再來看看小兒安秋方:

炒谷芽和炒麥芽都是健脾消食的常用藥物,而烏梅可以生津、斂肺,百合和蓮子可以養心安神。

因此,整道小兒安秋方是具有健脾、養心、養肺的功效的,一道適合在秋季給孩子食用的食療方。

小兒安秋方該怎麼用?

小兒安秋方可以呵護孩子秋季易傷的脾、肺、肝,那麼該怎麼喝呢?

首先,服用小兒安秋方的前提,是孩子消化好、無病痛,建議所有家長每天固定時間(最好是早餐后半小時)用“10秒消化判斷法”,檢查檢查孩子的口氣、舌苔、大便、睡眠是否正常。

如果孩子存在積食的現象,則需要先用新三星湯+素食消食導滯,待消化好轉,沒有積食的時候再服用小兒安秋方。如果孩子身體狀況比較好,可以每周服用1~2次小兒安秋方。

需要注意的是,小兒安秋方自身也具有消食的功效的,所以在服用小兒安秋方的時候,就不用再喝新三星湯預防積食了。

小兒安秋方普遍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服用,但因為方子有補益的功效,所以最好是3歲以上服用更穩妥。

不滿2歲的孩子,目前最關鍵的還是打好脾胃消化基礎,如何做到科學喂養、不讓孩子積食,是這個時期的家長首要解答的問題,而不是急著用不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脾胃的食療方。

關於小兒安秋方,以下幾個問題是家長們關注比較高的,在這裡逐一作答:

① 孩子秋天更適合秋檸飲還是小兒安秋方?

安秋方和秋寧飲最大的區別在於,二者滋陰潤燥的程度不一樣。

秋檸飲的滋潤主要靠蜂蜜。陳皮和檸檬主要是相互制約,起到祛濕的作用,力道是比較平和的,適合給秋天還沒那麼干燥時,給身體有燥、不愛喝水的孩子對証飲用。

而小兒安秋方由多種藥材配伍而成,滋陰潤肺的作用比秋檸飲更強,每周1~2次就夠了。

秋季保健,可以這樣來:孩子消化好、無病痛時,每周煲1~2次小兒安秋方,增強潤燥理氣,健脾補中的功效。有燥的表現的時候,就可以適當喝一杯秋檸飲。

② 孩子便秘,可以喝小兒安秋方嗎?

如果是積食引起的便秘,需要按照文中所說的,先消積食,再健脾補益,這個時候是不適合喝小兒安秋方的。

而對於陰虛火旺——舌紅苔少、熱氣心煩的孩子,如果有便秘,理論上是可以服用小兒安秋方的。

不過,考慮到家長在辨証時可能會有所偏頗,分不清孩子便秘是否存在虛實結合的情況,發現孩子虛秘、有燥,最好還是選擇秋檸飲輔助調理,而非小兒安秋方。

容易積食、便秘的孩子,小兒安秋方中也可以不放瘦肉,加一點黃糖做成糖水食療。

③ 南部沿海地區現在依然暑氣大,適合給孩子喝小兒安秋方嗎?

對於暑濕仍然比較盛的地區,調養孩子的重點依舊要放在健脾祛濕上,可以綜合季節特點和孩子目前身體狀況,考慮是否繼續服用兼顧了健脾、祛濕功效的相關食療方。

等到天氣變燥的時候,再換成小兒安秋方也不遲。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李慧博、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