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美顏被眼鏡封印?中醫藥防治近視良策在這裡!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總體呈現發病早、進展快、患病率高、並發症嚴重的發展趨勢,不少人都苦於自己的“盛世美顏”被眼鏡封印。中醫藥應對近視有“未病先防”“分級干預”等行之有效的指導思想,讓我們隨專家了解中醫對近視的防治攻略。
什麼是近視?
自然界的光線透過透明的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最后在視網膜上進行成像。若成像在視網膜之前,就難以看清物體,也就是所謂的近視。近視又分為真性近視、假性近視(條件性近視)﹔按度數分又分為低度近視、中度近視和高度近視。
導致近視發生的因素有哪些?
近視主要有兩大類影響因素。第一類是遺傳因素,如父母都為近視或其中之一是高度近視,這就可能會遺傳給孩子﹔第二類是環境因素,隨著科技進步,大量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對視力造成一定的影響﹔且現在人們飲食結構中的粗纖維攝入太少、睡眠時間不足影響眼球的生長發育等,都可能間接導致近視的產生。
近視的高發年齡段是小學三年級左右。一方面由於學業壓力增大﹔另一方面,孩子在6到9歲每長高10公分,眼軸也會長1毫米,會讓眼球的屈光度隨之發生改變。
既有近視患者治療近視的最好年齡階段
中醫提倡早防早控,最好在0~3歲就讓孩子養成正確的用眼習慣。當發現孩子有看電視瞇眼等症狀時,就要警惕孩子是近視。這時應當帶孩子去醫院散瞳驗光(注意不是簡單的電腦驗光),得出較為精確的度數。若是假性近視,可以先做一些放鬆調節的訓練﹔若是真性近視,則需要配鏡或採取其他措施。
中醫如何治療近視?
早在隋朝時,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就記載了近視的症狀,所謂“目不能遠視”“能近怯遠”,都是關於近視的形象描述。南宋時出現了名為“叆叇(ài dài)”的眼鏡,而“近視”的稱呼則最早出現在清代。
一旦有近視跡象,應當先去醫院進行散瞳驗光,評估是真性近視還是假性近視、是否需要佩戴眼鏡。在“未病先防”的思想指導下,中醫建議孩子多放鬆眼部、多在大自然環境下生長﹔少吃甜食和精食﹔保持充足睡眠等。
中醫對近視的特色療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耳穴壓丸法,按壓刺激耳穴和頭面部的部分穴位。耳穴壓丸一般的療程是一次十天,一周二到三次﹔梅花針叩刺、撳針埋針等針對穴位進行治療﹔用中醫藥對症下藥進行體質調養,用相應的食療和代茶飲的方式輔助治療﹔穴位貼敷法,將熬制的中藥敷在棉片上、貼在穴位上,主要目的是緩解視疲勞、改善調節靈敏度和調節幅度。但注意通過穴位按摩不能完全治療近視,中醫藥的主要手段是控制,即減緩近視的發展速度。
據實驗數據顯示,耳穴壓丸、梅花針等方式可能減緩近視進展,使得眼睛的調節幅度和調節靈敏度變好。因此中醫藥治療可能是長期而非短期的效果。但在做之前一定要到專業的機構去進行檢查和評估。
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簡單易學的護眼小秘籍?
家長要培養孩子形成正確的讀寫姿勢,做到“三個一”,即“手握筆一寸、胸離桌一拳、眼離桌一尺”﹔學會適時放鬆,緩解眼部疲勞﹔做適當的穴位按摩,准確、規范、持久地做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是眼部穴位按摩的一種方式,按摩攢竹穴、四白穴、睛明穴等多個穴位。但每天一次的眼保健操很難抵抗長時間的用眼,因此可在用眼后適度多做眼保健操以緩解眼部疲勞。
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主任醫師、首都中青年名中醫張麗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