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樂享健康

老年人助聽器佩戴有學問?這些事項要注意

劉敬、侯碩
2021年11月11日08:43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聽不到大千世界的聲音,無疑會加劇人的孤獨感。對於出現聽力損失的老人來說,如何通過助聽設備保持與外界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但佩戴助聽器並非如同戴眼鏡那樣簡單,這些注意事項,老人及其家人們要注意了。

配戴助聽器的必要性是什麼?如何選配助聽器?

對老年朋友來說,佩戴助聽器不僅能夠使交流更加順暢,同時也有助於維持較好的認知能力和平衡能力,防止因溝通交流不暢而出現認知能力下降和精神心理問題,或因平衡能力下降而導致在日常行動中產生身體損傷。

佩戴助聽器有一個誤區在於,助聽器不是自行選購的,而應該是驗配、選配的。因為每個人的聽力損失程度不同,即便是聽力損失程度相似的患者,聽覺功能、分辨能力也可能不一樣。另外助聽器的佩戴使得聲音在聽覺系統傳遞的過程需要進行聲音信號的轉換,對聽覺系統的適配性要求比較高。

所以如果老年人發現自己聽力有問題,首先需要去醫院做詳細的聽力檢查。如果醫生建議佩戴助聽器,那麼老人就應該根據前期檢查結果,通過正規的助聽器驗配流程選擇合適的助聽器。

助聽器的佩戴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首先,配備了助聽器之后,老人需要和聽力師、驗配師保持后續聯系,方便專業人員進行長期的隨訪復診,以及為老人講解助聽器的正確使用方式、后期的適應性指導和干預指導。

其次,老人佩戴了助聽器之后,家人也需要多加注意,因為老年人的手指操作能力、視力、認知功能都不如年輕人,家人要耐心地給予幫助。同時家人也需要體現出支持的態度,包括精神上的支持、態度上的支持,以及交流方式上的支持,比如放慢語速、盡量進行面對面溝通等。另外老年人佩戴了助聽器之后自身要保持正面態度,積極地提高聽覺功能。

已佩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的老年人,日常可進行哪些康復訓練?

已經佩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的老年人,一定要進行積極的訓練。一般來說醫生也會給老人留一些“作業”,比如晚上七點收看新聞,因為新聞播音員的發音、語速都比較適中,對於老人來說理解起來會更容易。此外像聽評書、朗誦、讀報紙等業余愛好,都是讓老年人盡快適應助聽設備的方法。而適應期越短,老人使用起助聽器也會更自如。

不適合佩戴助聽設備的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什麼?

助聽器分很多類型,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使用。比如,長期患有慢性的分泌性中耳炎的老年人,可能經常是濕耳狀態,這種情況下可以選用骨導式助聽器。另外,現在還有植入中耳技術、人工耳蝸植入技術等需要手術輔助的助聽設備。

對於不適合佩戴助聽設備,也不能夠接受手術植入方式的老人來說,家人就需要尋找一種恰當的方法和老年人溝通,例如用手寫板、手機軟件交流,或者近距離、放慢語速與老人溝通。

歸根到底,老年朋友出現聽力問題,還是應該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尋找合適的干預手段。子女也應該多加注意,如果發現溝通時父母總是容易聽不清、聽不懂,就需要行動起來,多關愛老人的聽力健康。

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臨床部副主任王碩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劉敬、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