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一定更健康吗?藏在配料表的这些成分也有风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饮食的追求不再只是好吃、吃饱,还要求食物的健康,符合减肥、减脂的需求,无糖饮料因此火爆起来。保留了饮料甜味口感的同时还摄入更少的能量,听起来十分心动,但“无糖”就真的没有缺点吗?
这些添加糖的升血糖能力不容小觑
首先,“无糖”不是真的没有添加“糖”,而是无蔗糖。一些产品标注“不添加糖”,但很可能添加了糊精、糖浆、蜂蜜、蛋白糖等,混淆视听。葡萄糖是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单糖,血糖检测也指的是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果糖、乳糖等则需要先随血液到达肝脏,进行分解转化变成葡萄糖才可以被人体利用。所以配料表上的果葡糖浆、麦芽糊精等成分同样可以升高血糖,并且它们的升血糖效率比蔗糖还要高,不利于控制。
还有一些打着纯天然无添加噱头的果汁产品,虽然是0蔗糖添加,但使用的果汁、乳制品等原材料本身就含糖量极高,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为什么碳水化合物是0,热量却依然很高?
观察某些产品的营养成分表会发现,没有添加糖却仍有不少能量,这是因为糖换成了某些“糖醇”。化学结构的改变,使得它们升血糖的影响降低,但因为甜味的损失,在产品中加入的量并不少,产生的热量也是不可忽略的。此外,大量食用糖醇可能导致腹泻。
出于减脂目的选择无糖产品的消费者,除了看产品的配料表还要注意营养成分表中的能量值。
零热量的代糖会“欺骗”胰岛素,别喝太多!
美国犹他大学一位营养学专家认为,所有甜味剂的原理都是在欺骗大脑。甜味剂虽然没有参与机体代谢、提供能量,但身体会误以为摄入了真的糖,“欺骗”胰岛素分泌。出于减肥目的喝无糖饮料,很可能会因为大脑接受到甜味信号,却发现血糖没有上升而增加对真糖的渴望。
这种“欺骗”还会使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人体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减弱,可能带来肥胖和糖尿病的隐患。
总的来说,不要把“无糖”“低糖”饮料当做健康食品,过量饮用还是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如果日常只是偶尔喝一次,没有太多负担。但出于减肥目的把饮料当成每日必需就需要警惕。另外,在购买时,不要只看商品包装上的“无糖”“低糖”,而是要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中是否有不适合自己的添加糖。
本文由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国家一级营养师吴建平进行科学性把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