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樂享健康

網絡心理測試靠譜嗎?醫生給你來解惑

上海市同濟醫院 吳佳馨
2022年03月10日08:40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如今網絡上五花八門的心理測試越來越多,但這些測試真的靠譜嗎?今天我們就好好來聊一聊“心理測試”這件事。

網絡心理測試有依據嗎?

心理測量是精神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指應用標准化的心理測驗或心理量表,在標准情境下,通過對個體行為的客觀觀察,來描述其心理特征的過程。一個標准化的心理測驗或心理量表,需要以嚴格的心理學依據為理論基礎,並通過規范開展的臨床研究進行信度(可靠性)、效度(准確性)檢驗。而網絡上的心理測試大部分均不符合上述心理測量工具的標准,隻能稱為心理測試游戲,供娛樂使用。

臨床常用的心理測驗有哪些?

根據不同的測量目的,常用的心理測驗包括:

1、能力測驗,如:韋氏兒童智力量表(WISC)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等﹔

2、人格測驗,如:大五人格測驗、艾森克個性問卷(EPQ)、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MMPI)等﹔

3、記憶測驗,如:韋氏記憶量表(WMS)等﹔

4、神經心理學測驗,如:Halstead-Reitan神經心理成套測驗等﹔

5、適應行為評定量表,如:個體和社會功能量表(PSP)、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等﹔

6、臨床評定量表,如:90 項症狀量表(SCL-90)、陽性與陰性症狀量表(PANSS)、廣泛性焦慮量表(GAD-7)、患者健康問卷抑郁量表(PHQ-9)等﹔

7、應激相關測驗,如:生活事件量表(LES)、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等。

心理測驗有哪些用處?

心理測驗、心理量表是評估測試者心理狀態的重要工具,適當地利用標准化的測驗與量表的量化結果資料,有助於發現情緒、人格問題所在。一些臨床評定量表可以用於精神心理疾病的篩查或嚴重程度評估,提高診療效率。例如PHQ-9、GAD-7分別被用於抑郁症、焦慮症嚴重程度的評估,PANSS常用於精神分裂症的嚴重程度評估。

心理測驗的結果准確嗎?

由於測試結果是由測量對象的復雜性、主觀性所決定的,所以在當今科學發展水平下,任何一種心理測量工具都隻能間接反映人的心理特質,其精確度與物理測量相比遠遠不夠。如果不恰當地使用心理測量工具,或誤解了某些選項的內容,例如情緒狀態是暫時突發的,主觀上認為自己不存在問題等,也會導致測量結果的偏差。

因此,心理測驗或心理量表對於疾病的診斷僅有參考價值,而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臨床醫生會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全面分析其症狀和心理問題。當心理測驗結果明顯異常時,可以選擇求助精神心理科醫生,進行專業訪談。

標准化的心理測驗或心理量表是用於心理測量的尺,但在診斷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精神心理科醫生的精神專業訪談才是尺,合理運用這兩把尺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精神心理健康。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醫師駱艷麗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梅藝璇、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