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成长期正常发育轨迹是什么?关于孩子成长这些知识要了解

2021年10月09日13:52 |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小字号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处在成长期的儿童尤其需要精心呵护,因此,作为家长应充分了解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正常发育轨迹,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发育。

学习和游戏方面,这个年龄的儿童开始玩复杂的游戏。孩子们经常把他们在学校或媒体上接触到的想法表现到游戏里。例如,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正在为一名戴水肺的潜水员、一位摇滚明星甚至是可能是一位首相提供晚餐!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比小时候更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所以能更好地处理设计游戏规则,对待赢、输以及进行公平的游戏。

孩子也喜欢交朋友,友谊给孩子们一种归属感,帮助他们学习和练习基本的社交技能,比如分享和协商。不过交朋友过程中有时也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朋友有时会专横或有点古怪的脾气,有时朋友甚至会把你的孩子排除在外。孩子也可能开始更多地与同性孩子玩耍。总之,孩子的人际关系大部分都是积极的,但要留意是否有霸凌的迹象。

情感方面,孩子们会想要取悦生活中重要的成年人,比如父母和老师。所以现在开始要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做事对你的孩子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有时你的孩子可能显得过于自信。

孩子比较在意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容易敏感和感觉尴尬。事实上,当家人和朋友烦恼忧虑时,你的孩子有很多同理心。但有时孩子可能会过于自责和自我批评,这种时候需要家长的帮助来让他们专注于自己做得好的事情。

您也可能会发现,您的孩子更容易关注关于灾难的新闻和令人伤心难过的新闻故事。这种意识的增强会引起一些焦虑和恐惧,所以和孩子谈论这些棘手的话题有助于他们理解这些事情。

思维方面,孩子们对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尽管有时他们似乎仍然以自我为中心,但他们开始看到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影响他人的。孩子的记忆力也在提高,他们会根据大小、形状和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组。同时,对数字的理解也在提高,能做诸如加法和减法等简单的数学题。

当你的孩子不断探索世界时,我们要为迎接许多问题做好准备。他们充满了好奇,可能会自己做一些小“实验”——例如,先用肥皂填满马桶,然后冲马桶,想看看会发生什么。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会有很多事情在忙,所以他们很容易分心,忘记了你的小要求和指示。

语言和交流方面,孩子们会遵循更复杂的指令,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八岁左右的孩子每天可以学习大约20个新单词,其中大部分是通过自己阅读或者别人念给他们听。您的孩子现在会和你有更长更复杂的对话,而且可以完全让人理解。

到了八岁,你的孩子正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讲故事时充满了活力和情感。你的孩子可以看懂简单的食谱,根据日常生活写故事,写电子邮件或发短信息,晚上在床上可以自己独立阅读。

运动方面,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喜欢探索自己的身体机能极限,发展更多的运动技能,比如“之字形”跑步游戏、跳下台阶、做侧手翻和接住小球等。孩子同时运用数项粗大运动技能的表现越来越好,比如边跑步边踢球或跳绳。这些运动技能的获得取决于孩子练习的频率。舞蹈课、网球和足球等结构化运动对孩子的体育技能都有帮助,同时跑步、踢腿、投掷、侧手翻等锻炼的机会也同样重要。

精细运动技能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孩子现在可以在没有大人的帮助下自己刷牙和做其他日常卫生工作。你的孩子可以剪出不规则的形状,在学校课本的横线上写较小的字母。

日常生活和行为方面,这个年龄,孩子生活的全部就是家庭、学校、朋友和课外活动。他们可能会喜欢收集像足球卡片、贝壳或小玩偶之类的东西。

目前孩子正处于形成道德与价值观的时期,他们可能会对事情是对还是错有强烈的看法。孩子们也会更清楚别人正在做什么,这可能会导致类似孩子有“他们比我更擅长绘画”的比较,或者抱怨兄弟姐妹得到的东西更多。

孩子们的独立性更强了, 他们会希望在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上有更多的发言权。作为这种独立性的一部分,他们可能会喜欢在家里做点家务——至少有时是这样!但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仍然是父母可以多花点时间和他们在一起。

在六到八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可能还会:

(1)喜欢讲笑话,谈论他们有的技能或行为——例如,“我一次能吃10个汉堡包”。

(2)数字和单词会写得更准确,但仍可能混淆某些字母,例如b/d和p/g。

(3)阅读能力强于拼写能力。

(4)开始理解金钱的价值,会喜欢数钱和存钱。

(5)开始对他们的外表、衣着或发型流行趋势感兴趣。

(6)更好地分辨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区别。

(7)对使用电子产品感兴趣。

(8)明白大众期望女孩和男孩因其性别不同所表现出特定不同的行为方式。

六到八岁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此时孩子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变化,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发育成长。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责编:梅艺璇、杨鸿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