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樂享健康

收好這份“老年人體檢說明書”,體檢心裡更有數!

王婉瑩、侯碩
2021年10月21日10:05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就像汽車需要定期保養一樣,我們的身體也需要做定期的檢查,這樣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身體的情況。對於老年人來說,定期的體檢更是必要。多久體檢一次?重點檢查哪些項目?有什麼注意事項呢?專家總結了一份“老年人體檢說明書”,請大家參考。

體檢頻率要增加,時刻掌握身體變化

對於身體健康的年輕人來說,通常每一到兩年進行一次常規體檢就可以了。但是由於中老年人各個方面機能的下降,他們的身體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檢查的間隔時間應縮短到半年左右。

而對於六十歲以上,尤其是伴有心腦血管等慢性並發症的老人來說,每三到四個月就可以進行一次體檢。

老年人體檢,這些項目要安排

每次體檢的項目最好個體化選擇。對於沒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每次體檢要包括基本的體格檢查、抽血化驗檢查、功能項目檢查等。基本的體格檢查包括血壓、身高、體重等常規檢查項目﹔抽血化驗檢查最好能夠涵蓋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磷等項目。功能檢查要包括心電圖、胸片、腹部超聲、骨密度檢查、甲狀腺彩超、頸動脈超聲、心臟超聲等。

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的老年人最好要加做動態血壓監測,評估血壓控制的情況。對於有糖尿病的老人,檢查需要加上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檢查等,篩查糖尿病的並發症。

脾胃不好的老年人,可以測試一下幽門螺旋杆菌。吹口氣,如果顯示為陽性的話,說明老人可能有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如果已經出現胃痛或胸痛、食欲不佳、腹瀉和便秘等症狀,一定要聽取醫生的專業意見,及時進行胃鏡、腸鏡等檢查。

如果老人有癌症的家族史,或者近期體重下降比較快,可以定期檢查腫瘤標志物,動態觀察指標的變化,有問題及時到相應專科就診。

老人體檢前,這些事項需注意

體檢前有些行為會影響體檢結果的准確性,比如服用某些藥物,所以在體檢時一定要注意。採血化驗的最佳時間是早晨的七點半到八點半之間,採血檢查肝功、血糖等需要空腹,患者應該禁食禁水八到十二個小時,在完成所需空腹檢查以后,可以按照日常習慣進食。

另外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採血要求空腹,但對慢性病患者服藥還是應該區別對待,比如高血壓患者,我們就建議患者在服用降壓藥以后再來體檢,同時向醫生說明一下服藥的情況。而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應在採血以后,及時地進食服藥。如果老人正在服用消炎藥物,建議停藥三天以后再進行體檢,否則可能會對我們的肝腎功能檢查有一定的影響。

拿到體檢報告,遵循醫囑很重要

體檢報告是體檢結果的匯總,最好要找專業的醫生來講解。醫生會根據體檢的結果,經過綜合分析,提出合理建議,幫助老年人修正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對預防和治療疾病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因此,我們拿到體檢報告后要仔細閱讀和認真實施,使體檢的意義得以體現。如果有條件,最好每次都能有固定的醫生主持檢查,以便全面系統地掌握受檢者的健康狀況,對受檢者進行一個保健指導。

預防需預知,預知需體檢。隻有定期體檢才能了解身體狀況,積極預防疾病的發生發展,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對於老年人來說尤其重要。唯有身體康健,方能樂享生活。

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謝培鳳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王婉瑩、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