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對宮頸癌聞之色變!預防關鍵在於“早”
子宮頸癌作為一種嚴重威脅女性生命與健康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高居第二,僅次於乳腺癌。幸運的是,宮頸癌又是目前唯一一個病因明確、可以預防的癌症,而預防的關鍵就在於一個“早”字。
1974年,德國學者Zur Hausen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約99.7%的宮頸癌可以檢出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從而証實了人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的相關性,宮頸癌的病因由此揭曉。病因找到了,對疾病的早期認知、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完全治愈,便不再是不可能。
人乳頭瘤病毒(HPV)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約有100多個型別,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會誘發宮頸癌與生殖道癌,低危型則會導致生殖道疣的發生。
如何增強對宮頸癌的防治認知?
1、早期性教育,母親是第一任教師,學校應盡早開設生理衛生與性衛生課,避免孩子過早發生性行為從而盡早避免與性有關的感染性疾病與其他意外事件﹔
2、要了解宮頸癌是感染性疾病,高危型HPV感染(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是導致宮頸癌明確的病因,從而積極進行防范﹔
3、性行為是HPV傳播的主要途徑,手衛生、性衛生、環境衛生防范不到位或接觸被HPV感染的污物也可能被感染﹔
4、性生活早、性伴侶多、不潔性行為、生孩子過多過密等,都是導致HPV感染的重要因素,應當注意和避免。
怎樣選擇宮頸癌HPV疫苗種類?
1、二價疫苗:年齡范圍為9∼45歲的女性可以接種,二價疫苗所預防的HPV亞型主要是針對高危16型和18型﹔
2、四價疫苗:年齡范圍為20∼45歲的女性可以接種,四價疫苗所預防的HPV亞型主要是針對高危型16型,18型和低危型6型,11型﹔
3、九價疫苗:年齡范圍僅僅適合16∼26歲的女性接種。九價疫苗包括高危型16型、18型、31型、33型、45型、52型、58型以及低危型6型和11型。建議准備接種的女性最好在26周歲以前完成疫苗接種,從而對高危型HPV感染引發的宮頸癌和低危型HPV感染引發的尖銳濕疣、尋常疣等起到預防效果。
4、不同年齡,不同價型,接種時間與間隔時間不盡相同,是否為疫苗接種的適宜個體,有無禁忌,接種前后的注意事項等,均應在接種前到接種部門咨詢清楚。
5、無論疫苗是哪個價型,都不是“靈丹妙藥”,也不會“一錘定音”終身免疫。科學面對,講究衛生,潔身自好,是每位女性都必須做到位的。
定期宮頸篩查是有效的防控策略
1、有性生活的女性應定期進行宮頸癌的篩查,即人乳頭瘤病毒檢查(HPV)和液基宮頸細胞學檢查(TCT),以便發現檢查異常及時處理。
2、中華醫學會婦女保健分會《子宮頸癌綜合防控指南》指出,有性生活且位於25∼64歲年齡區間的女性是需要篩查的人群,發現異常及時做進一步的檢查,患者多次檢查正常時可放寬間隔年限。
3、醫院要依據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性生活經歷、不同的妊娠、分娩史,不同的臨床表現,不同的家族史等,採取不同的間隔時間進行篩查,以免漏診或延誤診斷。
如何預防宮頸癌?
1、經過宮頸篩查且發現異常時需要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並在病變部位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必要時需配合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診斷,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2、經過子宮頸病變部位多點活檢、宮頸管搔刮或宮頸錐切,確診病變分級及臨床分期,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決定手術類型、手術范圍、是否需要放療或化療等。
3、不可忽視的臨床表現,如白帶增多、色澤異常、有異味、陰道異常流血、同房后出血、檢查發現宮頸外觀異常等,即便HPV和TCT未檢出異常,也一定要引起重視,必須做進一步檢查。
子宮頸癌是目前唯一明確病因的癌,且發病過程比較漫長,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從HPV感染到發展為宮頸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患者完全有機會早期診斷發現,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有效的治療,大可不必“談癌色變”。
本文由山西省女醫師協會婦產科專委會主任委員郭述真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